中医学基础 TCM_Basics
不解释。
(最近暂停,感觉有些吃力,我可能需要先看点科普类的或者说导论类的建立全局观念)
其中使用的资料可以去引用查看
某大佬的自学之路
我把他的路径复制下来了,也希望对于我后面学习有些参考
中医科技树方向
基础:
倪海厦老师的白话人纪,针灸→黄帝内经→神农本草经→伤寒论→金匮。进阶技巧:黄元御老前辈的文言文著作,四圣心源(着重天人解、六气解、劳伤解)→伤寒悬解→金匮悬解→玉楸药解。
精致点化:此时已不会被其他医书迷惑,把黄元御老前辈的其余文言文著作都啃啃。然后再去各派明医的著作里寻其神,为我所用。
中医学与当下
发祥于中国古代,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,具自身特色性思维,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,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康复与保健的综合性科学。
语言环境中常见的几种状态
- 健康
- 中医可以进阶
- 平人 -> 贤人 -> 圣人 -> 至人 -> 真人
- 中医可以进阶
- 体质偏差
平时状态,比如我说我容易上火,表达的是体质。 - 亚健康
当下状态,在中医中其实已经属于疾病。 - 疾病
- 中医
- 症状 (主观)
自己的感觉。 - 体征 (客观)
医生都能看到摸到的。
- 症状 (主观)
- 西医
指标/影像学。
- 中医
- 康复
针灸
第一章
针灸的使用时机
以下情况不用针(总而言之:体力不够,元气很虚):
病人气血大虚(没有元气);刚行完房事;激烈运动大汗;酒后大醉。
艾——性:药力向下找水、温热、纯阳
艾灸的方法
- 隔姜灸(最普遍):将新鲜的生姜切成铜钱大小的片,用牙签戳几个洞;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条状,揪一小段(一个单位为壮),将一壮的艾草放在生姜上;用火点燃,病人会感觉温热,生姜干了就换一片。
灸单不灸双(灸三、五、七、九壮,这是阳数)。
刺水泡,从皮侧水平刺入,不留疤痕。
- 隔盐灸(用于肚脐:神阙穴): 盐巴:采用海盐或青盐,需要炒过使用,让热量变温后使用,将温热的盐放在肚脐里,将艾草放在盐上燃烧进行灸,一般治疗利症。
寒利(常使用隔盐灸)——不消化,吃什么排出来什么;热利——排便很臭。
-
隔蒜灸(用于肺,如咳嗽):采用一整颗(独头蒜最好)就是一个的大蒜,切成片使用。色白、辛辣入肺,放在舌头上灸,舌为心表,舌往前顶,心力量就加强,心肺最近,用急治法。
-
米粒灸 (鼻窦炎、鸡眼):将艾绒揉成米粒大小,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处用香点燃进行灸。痛灸到不痛,不痛灸到痛
针灸的原则
(如何判断病情走向
病进——病(症状)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躯干、心脏走;
病退——病(症状)从心脏、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。
带状泡疹:
头尾隔姜灸;
古代用蜘蛛网盖住泡疹点之(一周左右愈);
现在可用干绵花代替蜘蛛网,涂凡士林固定,点火;
全蝎烤干,放入胶囊里吃,8-9粒(8-10g),止痛。
针灸的禁忌
热症不灸(感冒、发烧、痔疮),多汗、津液的地方不灸(头、脖、腋下、手掌、眼睛、阴部、背后)。
针而不灸,灸勿针,针经为此常叮咛,针灸并施徒试患者炮烙刑。
《针灸大全》:左病右治;右病左治。
灸的原则:痛灸到不痛—浓泡瘤,痛到不痛(到了好的皮肤);不痛灸到痛—脂肪瘤,不痛到痛(到了患处)。
针灸的急救法
1、针人中(嘴唇至鼻,三分之一处,从下向上倾斜剌入);没有针就掐住往前推
2、手十宣放血(大把抓住病人的手,快速针刺指尖放血);
3、足十宣放血;
4、双脚涌泉(针斜入一寸半);
5、百会放血(清凉之感,凉到眼睛可睁眼,凉到嘴巴可说话)。
火罐的使用时机
1.蚂蝗吸血排毒。(古代)
2.用火罐:1、溃疡(化脓);2、淤血;3、关节扭伤,在痛的地方放血。放血从暗黑色放到颜色变淡。痔疮,用刺破后火罐吸出脓
3.不上火罐:腋下、乳房、头部。
第二章
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
同身寸
对方中指弯曲,两横纹间为一寸;三指并拢为两寸;四指并拢为三寸
一般用于四肢上或经络之间;
胸腹有独立的丈量方法——均等法。
针刺的深浅讨论
下针注重节气:春夏下针浅,秋冬下针较深。(用钓鱼来记忆)
病在肺刺皮毛,在肾刺入骨边。中医认为:
-
皮毛——由肺来管理
-
肌肉——由脾来管理
-
血脉——由心来管理
-
骨——由肾来管理
背薄似饼,腹深似井。(腹部可以深,背部不能深)
胖瘦下针深浅也不一样
一般针刺入穴方法
穴位的位置:肌肉间,肌骨间,肌筋间,筋筋间,筋骨间,
成人与幼儿的不同
成人与幼儿不同的入穴方式
1.成人留针(留针20分钟左右)
2.幼儿(14岁以下)单刺(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)
出针时,中指压于皮肤上,拇指与食指慢慢上提针,快要出针时,停留3-4秒钟,可不出血。
下针的时候要求病人采用卧姿。
药弗瞑眩,厥疾弗瘳(药不产生暝眩,病不会好)厥(jué):其。瘳(chōu):病愈。引申义就是治病就不要顾忌副作用。
因姿势不好的晕针(最好用卧姿):可刺激人中。
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
针号:越小越粗,尺寸号越小越短。
一般用32、28号(硬),(15=一寸半),肌肉、四肢、身体
手、脚,用一寸针3210。
3230(32号3寸针)用于透穴。
黄帝时代的九针型式(见针灸大全图)
第三章
金木水火土
木火土金阳-肝心脾肺肾,此外各分阴阳,所以包含有是个天干
十二经纳天干歌
甲胆乙肝丙小肠,
丁心戊胃已脾乡,
庚属大肠辛属肺,
壬属膀胱癸肾脏,
三焦亦向壬中寄,
心包同归于癸水。
——白话:每一个天干代表一个(有的代表两个)脏腑和一条(或两条)经脉。其关系是:甲为胆,乙为肝,丙为小肠,丁为心,戊为胃,己为脾,庚为大肠,辛为肺,壬为膀胱与三焦,癸为肾与心包。
甲乙(阴木是肝,阳木是胆)属木,丙丁(阳火是小肠、阴火是心) 属火,戊已(阳土是胃、阴土是脾)属土,庚辛(阳金是大肠、阴金是肺)属金,壬癸(阳水是膀胱、阴水是肾脏)属水。
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,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:五脏(收藏系统为阴)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;六腑(消化系统为阳)是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和三焦。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,它是心的外卫,在功能和病态上,都与心脏相互一致,因此,它也是属于脏,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关系。
西医是看形,化学医学;中医(学中医悟最重要)是看神,物理医学(注重:速度、时间、温度、压力)。
人的体温的来源是心脏。
十二经纳地支歌(用于诊断、验证)
肺寅大卯胃辰宫,
脾巳心午小未中,
申胱酉肾心包戌,
亥焦子胆丑肝通。
【白话解】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,分有纳干法、纳支法两种。纳支法又称广义的纳支法,它是以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时辰配十二经来取穴。
寅时(3点到5点)为肺经,
卯时(5点到7点)为大肠经,
辰时(7点到9点)为胃经,
巳时(9点到11点)为脾经,
午时(11点到13点)为心经,
未时(13点到15点)为小肠经,
申时(15点到17点)为膀胱经,
酉时(17点到19点)为肾经,
戌时(19点到21点)为心包经,
亥时(21点到23点)为三焦经,
子时(23点到1点)为胆经,
丑时(1点到3点)为肝经。
肺为白色;心为赤色的——产生手掌的颜色(肚脐以上的地方,肺和心的颜色混合而成,健康为粉红色),肝是心脏的妈妈(木生火),肝病病人的手掌是暗红色。
有东西在里面中医成为实;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为虚。
睡觉到晚上12点就一定醒一般患胆结石,胆发病一般晚上11点1点钟。
引用
-
秦伯未.2010.中医入门.人民卫生出版社
-
部分内容为在校选修课《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》笔记
-
倪海厦《人纪》